今年三月開始,我參加「板橋福音堂」一項名為「歡慶更新」的課程。
這項課程讓我知道,原來,我和自己是這樣的陌生,這樣的不了解。
我發現也接受自己的缺失和優勢,是我過去從來無法承認的。
我不再否認,我願意跨出那一步而改變,
我不用再逞強,也不再害怕無限迴圈般出錯的人生,更不再擔憂未來的不確定。
我寫下這更新躺旅程對我的意義,
在此和我的朋友們分享。 :)
我決定參加歡慶更新是因為我娘,因為我看到她的改變。
讓我形容的更加貼切,離婚前,我娘是個不苟言笑,隨時會爆走的媽媽。
離婚後我娘臉上的笑容增多,她參加更新後,我看到原本屬於她該有個開朗的性格和真實的自我。
於是我決定更新自我。
我從不覺得我需要愛,我知道也相信我的父母和妹妹是愛我的,但我就是感覺不到愛。
我時常覺得自己被很大的孤單和寂寞感包圍,無論我身在哪裡,
我時常上一秒是快樂的,而在下一秒立即陷入低落情緒中。
我以前常認為這是因為我有著像詩人般多愁善感的個性,所以總是對任何事物有著無限的感概。
不過在參加「歡慶更新」和了解「需要愛」的特徵後,一切的謎底都解開。
我生長在一個傳統重男輕女的大家庭中,我的父親是長子,但我不是長孫,而是長孫女。
感謝神,我娘很愛我,即便我不是男孩。
不過我的出生卻造成我媽媽被我的祖母傷害。
小時候最害怕的事就是媽媽離開,只有媽媽才是我最信任,最讓我有安全感的人,是我的防護罩。
但是沒有任何防護罩的媽媽需要離開傷害她的環境,才不會遍體麟傷。
從小開始我就覺得要是自己是男生就好,一切的爭吵和傷害都會停止。
因為那樣的環境讓我從小就很討厭男生,因為他們先天上就佔有優勢,
什麼都不做做可以得到最好的。
所以我要贏過男生,什麼事我都要靠自己完成,不可以表現出像女生一樣的柔弱。
直到我在列第一次清單時,神在我身邊讓我看見我加諸在自己身上的責任,
那是我所不是我需要負擔的範圍。
所以我可以很勇敢的在「我該在怨恨方面負擔什麼責任」一欄寫下ZERO。
長大之後,那種孤單感從未消失,我以為,只要我找到專屬於我的人就不會再感到孤單。
所以我常對「妳笑起來好像不是很快樂」這樣的話語吸引,
以為對方看見我的靈魂,相處之後才發現,那是彼此浪漫的錯覺。
但我還是不斷地等待和找尋能消除內心孤單的人,我等了五年,沒有任何進展。
到了我在進行更新第二冊時的某個晚上,我為一位朋友的感情問題禱告
,順便抱怨了一下為什麼我都沒有男朋友,然後我哭了,我覺得我好寂寞。
神真的待我非常好,祂讓我看見我要男朋友的動機,讓我發現我的孤單感和那些一點都沒有關係。
最重要的是,我第一次真切的感受到由神而來的愛充滿我的心,我真的感受到神是如此的愛我,
那樣的溫暖醫治了我孤單的心。
神不只醫治我,同時讓我明白在感情中我必須要做的調整的部份,
對方畢竟是人,和我一樣的軟弱,我不能苛求他和神一樣給我全然的愛。
「歡慶更新」對我來說是一趟「找自己」的旅程。
從前,我知道自己脾氣很差,時常生氣,爆點很多,我卻從來不知道產生那些狀況的原因。
隨著課程的進度,在更新的每個步驟,每個問題和神每次的作工,都幫助我重新認識自己。
就像是遺失許多塊的拼圖,
神一步一步的帶著我的到不同的地方找出每一片拼圖,
並且重新修復和擦拭,然後拼出一個最真實的我。
「需要愛」的特徵:
* 小時候缺乏照顧和關懷
* 覺得被父母和家庭孤立、棄絕、殊離
* 外表上以「希望擁有一切」來掩飾「內在的崩解」
* 誤解「激烈」為「親密」
* 有隱藏的痛苦
* 試圖付上所有代價以免被拒絕或拋棄
* 由於缺乏照顧和被拋棄而有潛藏的暴怒
* 情緒低落
* 否認已存在的問題
* 認為吸引力、依附和性關係是人類的基本需求,就像食物和水一樣
* 認為自己毫無價值
* 對極具危險性的行為具有高度的包容
* 強烈地需要掌控自己、他人和環境
* 有成癮或衝動性的問題